请输入关键字
EN
姜伯驹
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

姜伯驹,1937年9月生,祖籍浙江温州龙港。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。1957 年毕业于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,并留校任教。198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,2002 年获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,2006 年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,2010 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,2021 年获全国教材建设奖的全国优秀教材(高等教育类)一等奖。曾先后获陈省身数学奖、“何梁何利科技奖”、华罗庚数学奖。历任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数学科学学院院长、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、第七至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。

主要从事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学等领域的研究。1960 年代在尼尔森数的计算上取得突破,对一大类空间提出了不动点类个数的算法。这个进展使不动点理论重新活跃起来,他提出的新概念被称作“姜子群”、“姜空间”,成为国际同行间流行的术语。1979 年以后运用低维拓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映射类的最小不动点数,从正反两方全面解答了已有 50 多年历史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。其后把尼尔森不动点理论推广到周期点,开辟了应用于动力系统,特别是低维动力系统的途径。与人合作解答了二维动力学中的辫胁迫问题,为纷乱的周期轨道梳理出一种秩序。低维拓扑学中,在加扭的 Alexander 多项式、拓扑手性、链环的多元多项式不变量的公理化刻画等方面,他都与人合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。


更新时间:2025年3月